日粮脂肪酸及其对繁殖的影响

2019-02-10 14:14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507 [ 字号: ]
Stephen B. Blezinger 译者 张树金
 
这些年来,我有机会与美国和国际上的众多奶牛场合作,并提供技术支持。牧场最常见的问题与饲喂脂肪、脂肪来源及对产奶量、乳成分和繁殖的预期影响有关。
长期以来,奶牛一直饲喂脂肪,以增加日粮的能量密度,进而提高产奶量。最近,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饲喂更多的特定必需脂肪酸,以改变乳成分的生产。因此,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饲喂必需脂肪酸对奶牛繁殖的可能影响。这不仅改善了能量平衡,而且还改变脂肪酸成分的供应,这些脂肪酸为生殖激素,尤其是孕酮提供了基本的分子成分。研究和随后的分析表明,这些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开始排卵、恢复周期、改善发情的可见症状、增加卵巢的血流量以促进卵泡的生长。
这些反应主要受前列腺素(PG)的影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前列腺素F-2α(PGF2α)。PG的生产包含多个步骤,通常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合成胆固醇开始。人们认知最为广泛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亚油酸(C18:2)。亚油酸可改善繁殖性能的生理基础取决于其对孕酮代谢的影响。
卵巢上的黄体合成和孕酮的分泌,不仅为胚胎植入子宫作准备,而且通过给胎儿组织提供营养来帮助维持妊娠。血浆孕酮浓度的增加与泌乳奶牛受胎率的提高有关。额外的研究报告表明,奶牛饲喂补充脂肪(牛羊脂、长链脂肪酸钙盐[Ca-LCFA]、颗粒状脂肪酸、全棉籽等)会提高血液孕酮的浓度。
从PUFA开始的生产顺序如下:PUFAs→胆固醇→孕烯醇酮→孕酮→睾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当然,这个途径比这个例子要复杂得多,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一般来说,这个途径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脂肪酸作为最初的基本成分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这有助于我们看到,日粮中某些脂肪酸水平的提高,会对关键的类固醇激素的生产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可以增强与繁殖有关的各种过程。
 
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改变日粮脂肪和特定必需脂肪酸(EFA)水平对各种不同繁殖过程有直接的影响。然而,在饲喂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在日粮中,大量的脂肪酸可分送给奶牛。虽然分析可以确定某一特定饲料原料、添加剂和补充饲料的脂肪酸含量,但是这些脂肪来源通过瘤胃而不受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通常是不可能的,或者在最好的情况下差别很大。换句话说,根据不同的来源,我们饲喂的脂肪酸通过瘤胃时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某些植物原料的饲喂,它们是PUFAs的来源。如前所述,PUFAs是各种前列腺素的前体。我们可以饲喂PUFAs来源,但是反刍细菌的活动可能会“生物氢化”这些脂肪酸。这会将它们转化为单饱和脂肪酸或完全饱和脂肪酸(硬脂酸,C18:0),这种脂肪酸的吸收能力较低,而且可能利用率更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通过利用原料的脂肪酸含量,我们可以配合特定于所关注的脂肪酸或那些在动物身上显示最大反应的脂肪酸的日粮。利用这些值,增加亚油酸(C18:2)等必需脂肪酸的量,这是可能的。研究表明,C18:2亚油酸饲喂水平的提高对繁殖有积极影响。2009年,研究人员对其中的一些试验进行了综述。这些结果包括:
1.在多项研究中,与仅饲喂全棉籽日粮的母牛相比,饲喂含全棉籽(大约9% C18:2),并添加Ca-LCFA(大约8% C18:2)基础日粮的泌乳母牛表现出较好的受胎率或妊娠率
2.与不饲喂牛羊脂的母牛相比,按日粮干物质3%饲喂牛羊脂(4.3% C18:2)的泌乳母牛,到泌乳98天时,往往有较好的受胎率。
3.与对照组相比,放牧奶牛按大约2%日粮干物质添加大豆油皂脚(5.3% C18:2),其受胎率较高(62.5%对22.2%)。
4.饲喂压片红花籽或碎红花籽、大豆和葵花籽这些C18:2含量高的肉用青年母牛也有较高的妊娠率(94%、90%、91%和79%)。
5.脱壳棉籽(大约9%亚油酸)与蛋白质醛合成物具有保护作用,每天给泌乳海福特母牛下消化道分送亚油酸大约175克。总妊娠率从63%提高到79%。
 
这些是一些最明显和可衡量的影响。业已发现,必需脂肪酸在改善繁殖性能等其它特定领域发挥作用。
免疫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和产后子宫复原有关。生殖道以及免疫系统利用必需脂肪酸进行信号传递、化学标记以及酶和激素活性的前体。在子宫中,必需脂肪酸的功能是这些脂肪进入到子宫内膜细胞膜上,转化为前列腺素。
胎盘的作用:业已表明,胎盘优先将必需脂肪酸整合到细胞膜上,从而增强几种代谢途径的活力和效率,改变由胎膜产生的激素水平,有助于减少产后胎膜滞留的发生率。人们发现,这直接与优先使用亚油酸以及日粮中必需脂肪酸浓度和比例有关。
产后早期的必需脂肪酸:由于必需脂肪酸是烟酸和前列腺素的前体,它们与产后循环的重建有关。业已表明,日粮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提高使产后30天母牛的排卵率增加一倍。这也有助于增加几乎一个完整的周期,并显著改善60天后子宫的健康状况。这些反应已经被证明可减少一次妊娠配种次数和空怀天数。
妊娠的识别与维持:妊娠的识别通常在发情后第15~18天之间进行。据估计,多达40%的胚胎死亡损失出现在发情后第8~17天,主要是由于孕体活动无法维持黄体水平。
有证据表明,孕体的长度直接与干扰素T的生产能力有关。日粮中加入ω-3 PUFAs(即亚麻酸)通过Ca-LCFA增加孕体的长度,这对干扰素T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提高了通过维持黄体来识别妊娠的可能性。
研究和实践明确地表明,给奶牛饲喂补充脂肪,尤其是EFAs,不再仅仅是为了提高日粮的能量密度。必需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对细胞膜的完整性、激素通道和免疫功能等生理过程都有直接的影响。
显然,它们对子宫健康很重要,并伴随着产后早期排卵,在自愿等待期有更多周期。这些活动会促进产后早期繁殖力的改善,因为它们减少了一次妊娠配种次数和空怀天数。
然而,一个关键问题是,需要确定奶牛对特定EFAs的实际需要。利用这一信息,我们可以对日粮配方进行微调,提高饲喂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力。
(编译自Progressive Dairyman 2018-3-19)
 
本文链接: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fzyz/2019-02-10/282362.chtml
转载请保留:本站文章未注明来源和作者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站所有,转载请保留链接,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1056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cattle_scienc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