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亚梅承:如何运用指数选择荷斯坦公牛冻精
2019-12-25 16:52 荷斯坦奶牛俱乐部 访问量:475 | [ 字号:大 中 小 ] |
奶牛遗传品质的提高是牧场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决定了牧场未来3~5年内的生产潜力。作为牧场管理者总是希望能选到适合牧场的高遗传品质公牛冻精,用于群体的改良,毕竟人工授精仍然是非常经济高效的改良方式。
前些时候北京奶牛中心的麻柱主任在他的博文“公牛的烦恼”中提到一组数据,“据海关总署统计,2017年冻精进口额2579.3万元,同比增长4.1%,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冻精数量占到进口总量的88.4%”。据他的估算,“2017年进口荷斯坦牛冻精数量超过400万剂,占国内冻精总需求的50%以上”。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内的种公牛站普遍会将自主培育的种公牛进行基因组检测,并用CDCB(Council on Dairy Cattle Breeding,美国奶牛育种委员会)的数据预测公牛的遗传育种值。这使得运用美国的育种指数来选择符合自己牧场改良需要的荷斯坦公牛成为一种可能。
提及美国选育指数,我们最先想到的当然是TPI。美国荷斯坦协会的成功市场化推广使得TPI深入人心,似乎成了种公牛选择的“黄金标准”。但实际应用中,TPI是否就是唯一的选择?对于商业牧场,有没有其他的指数我们可以参考?
类似于TPI这样的综合选育指数,CDCB就提供了四种指数,分别是净效益指数(NM$)、奶酪效益指数(CM$)、奶量效益指数(FM$)和放牧效益指数(GM$)。这些指数是根据不同的育种需求,计算出经济性重要性状每个育种值单位变化所产生的美元效益,最后加权成为综合指数。所以这些指数都是用美元来表示的。简单的理解,公牛之间在这些指数上的差异代表了他们的后代女儿终身经济效益的不同,效益指数越高的公牛,意味着他的女儿帮牧场挣的钱就越多。毕竟,挣钱才是硬道理。
我们先看看这几个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对NAAB现役1000头公牛的计算,TPI、NM$、CM$和FM$之间的相关系数汇总如下表1。我们可以看出各效益指数之间有更好的相关性,而三个效益指数与TPI的相关系数只有70%左右。
表1 不同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造成TPI与三个效益系数之间相关系数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用哪个综合指数筛选出来的公牛更符合商业化牧场的需求?我们将通过对比不同指数筛选的公牛育种值来进行分析。在CDCB的四个效益指数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是净效益指数。根据《2018中国奶业统计资料》,自2010年以来,液态奶产量逐年上升,而干乳制品却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减少,对于接下来3~5年国内的牛奶市场应该还是以液态奶为主,那奶量效益指数是否会对公牛的筛选更有效?因此,我们选择净效益指数、奶量效益指数和TPI三个综合指数,用不同的指数筛选出12月份NAAB刚发布的验证公牛前一百名和基因组公牛前两百名中的TOP20,计算他们后测育种值的平均值,汇总如表2和表3。
表2 2018年12月NAAB验证公牛TOP20主要性状育种值对比

表3 2018年12月NAAB基因组公牛TOP20主要性状育种值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综合选育指数在公牛筛选的性状上有以下几点不同:
1.奶产量和乳脂量的差异:根据NM$和FM$筛选的种公牛在奶产量、乳脂量和乳脂率等性状的育种值更高。对于商业牧场来说,奶产量应该是牧场最为关注的改良性状。
2.体型性状的差异:在体型性状综合指数方面,TPI筛选的种公牛有更高的育种值。荷斯坦协会在TPI公式中对自己贡献的这部分数据给予了更多的权重,使得体型性状改良效果好的公牛被筛选了出来。
3.体高的差异:由于在线性鉴定过程中,体型高大的牛更容易获得高的评分,对于TPI前20名的公牛,体高性状育种更高就不难理解了。但对于商业牧场,不断增加的牛群体高对牧场管理的影响还是需要决策者给予考虑的。
4.健康性状的差异:这三个指数所筛选出来的公牛在健康性状育种平均值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对于牧场选种过程中选育指数的运用,下面几点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1.牧场对今后的5年需要有明确的育种方向,根据这些目标选用合适的选育指数。
2.选育指数只是帮助牧场快速地筛选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一组公牛,对公牛的具体性状还需要进一步评估,避免极端性状。
3.虽然基因组技术加快了奶牛改良的进展速度,但仍需记住选择改良的性状越多,各性状取得的平均进展越慢。
4.除了CDCB、荷斯坦协会两大有影响力组织的综合选育指数外,还有其他一些综合指数可供选择,例如ICC$和DWP$。牧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育种目标制定自己的选育指数。
查看评论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