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高体细胞数和临床乳房炎的关系

2017-06-11 14:47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964 [ 字号: ]

译者 高健

研究1 乳区体细胞数的高低与临床乳房炎的发病存在什么关系?

研究者:Peeler(英国)

基本信息:

3个实验牛场,大罐奶体细胞数平均在15/ml以下,最近的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平均为40/100头牛/年。每个牛场参与实验的时间为1年。每个牛场的泌乳牛头数在120-170之间。所有奶牛都在鱼骨式奶厅中挤奶。在挤奶之后使用喷洒式药浴。所有奶牛都使用抗生素进行干奶期治疗。在第一个牛场中,上杯前将奶牛的乳头进行了清洗,但是并不擦干;在第二个牛场中,在对乳头清洗后进行了擦干;在第三个牧场中,乳头清洗后擦干,并用药浴液进行了前药浴。牛场12使用的是卧床牛舍、牛场3使用散放式牛舍,铺稻草垫料。牛场中未使用任何乳房炎疫苗。牛场13年产量为7吨,而牛场2年产量为6吨。每隔4-6周,对全群泌乳牛采集乳区奶样。对于临床乳房炎病例,随时采样,并进行细菌学培养。如果一头奶牛的相同乳区在8天后再一次发生了临床乳房炎,被认为是新发病例。

结果和结论

这篇文章第一次调查研究了在牛场中,临床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与相关乳区的体细胞数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性。在这项研究中,显示IDE结果是:体细胞数非常低的乳区(2.1/ml以下)和高体细胞数乳区(高于20/ml),都会使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临床乳房炎有着较高的发病风险。同时,这个研究把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引发的临床乳房炎病例区分开后,发现无论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还是阴性杆菌引发的临床乳房炎,都与乳区体细胞数的分布有着相似的关联。尽管本研究使用的样本数量较小,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总的相关性趋势为:与体细胞数在2.1/ml以下的乳区相比,当体细胞数在2.1-10/ml时,这个乳区发生临床乳房炎的风险会降低;而再上升至20/ml以上时,这个乳区临床乳房炎的发病风险与2.1/ml的这些乳区相比,会明显升高。

当乳区的体细胞数高于20/ml时,被认为存在着细菌感染,那么这类乳区容易发生乳房炎的原因可能是隐性乳房炎变成了临床乳房炎发病。在这个研究中,大肠杆菌引发的临床乳房炎与之前乳区高体细胞数的状态没有相关性;而高体细胞数的乳区发生乳房链球菌引起的临床乳房炎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个结果显示了乳房链球菌会在乳房内持续存在,往往引发着慢性、隐性的乳房炎,伺机再向临床乳房炎转变。

研究结论:

在体细胞数非常低的乳区中,容易发生临床乳房炎,尤其是大肠杆菌引发的临床乳房炎,在这类乳区中高发。在体细胞数适中的乳区中(2.1-10/ml),相对不容易发生临床乳房炎。而在体细胞数较高的乳区中(20/ml以上),也容易发生临床乳房炎,尤其是乳房链球菌引发的临床乳房炎,在这类乳区中高发。

研究2牛场的大罐奶体细胞数在高、中、低的情况下,哪种更容易发生临床乳房炎?

研究者:Barkema

1998年,Barkema和他的团队在荷兰开始了他们闻名业界的这项探索式研究。

基本信息

根据大罐奶的体细胞数高低,将牛场分为3组,每组都含有100个牛场。三组牛场中,低体细胞组为低于15/ml;中等体细胞数组为15.1-25/ml;高体细胞数为25.1-40/ml。所有的奶牛均为荷斯坦牛,奶牛冬季饲养在舍内,每3-4周都会有一次个体牛体细胞记录。整个记录追踪持续1年半。

当奶牛出现临床症状时,对每个患病乳区进行无菌采样。并且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发病牛、发病时间、感染乳区、治疗流程和发病严重程度。用10000头泌乳牛每天的发病头数来记录,在本文中,译者将会把这个数字翻译成国内兽医常用的月发病率(在中国,一般都是统计月度发病率,统计方法相似)。

Barkema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在不同体细胞数的牛场中,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特征到底是什么。

结果和讨论

这项研究将牛场根据大罐奶体细胞数的高低分为了3组,每组包含的牛场数分别为低体细胞数组85个牛场,中体细胞数组 133个牧场,高体细胞数组 56个牧场(样本量足够)。在这三类牧场中,临床乳房炎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7.8%25.7%25.2%。低体细胞数组的牛场临床乳房炎发病率略高,但是并不显著(P>0.35)。在这三个组中,低体细胞数组牛场中的临床乳房炎样品,细菌培养阴性的比例更高。在低体细胞数组的牛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引起的临床乳房炎比例比中体细胞数组和高体细胞数组低(P<0.05)。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引发的临床乳房炎病例在低体细胞数牛场比中、高体细胞数组的牛场中占比高(P<0.05)。另外,在低体细胞数的牛场中,较为严重的临床乳房炎病例(出现了全身症状)出现的比例更高(低体细胞牛场的严重临床乳房炎年发病率4.4%,中体细胞组严重病例年发病率3.6%,高体细胞组严重病例年发病率2.9%)。

在一些关于乳房炎的交流中,有时候会问到这个问题:我们牧场的大罐奶体细胞数不高,为什么临床乳房炎发病率这么高?反之也有。本研究发现在大罐奶体细胞数为低、中、高组的牛场中,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同,这在先前的一些报道中都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在这种相似的临床乳房炎发病率背后,各类病原菌引发病例的占比却存在着差异:在体细胞数低的牧场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引起了更多的临床乳房炎发生;而在体细胞数高的牧场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则是引起临床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些研究和追踪报道已经证实,革兰氏阴性杆菌相对于阳性球菌来说,容易引起更为严重的症状。因而在本研究中,体细胞数低的牧场中,出现全身症状的严重病例占比更高一些。

以上两篇乳房炎领域的经典报道,传递给我们一个共同的信息:在体细胞数较低的乳区或者牧场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临床乳房炎更容易高发;而在体细胞数较高的乳区或者牧场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临床乳房炎占比更高。

我们在谈论大罐奶体细胞数和临床乳房炎时,在有的时候需要将两者进行割离,由金葡菌、无乳链球菌等引起的传染性乳房炎控制良好,但可能存在牛舍、挤奶卫生等不佳导致了肠杆菌引起了临床乳房炎的高发;而有的时候也需要将两者联系起来,牧场存在着很多隐性乳房炎,长期寄存在这些乳区中的链球菌和金葡菌可能趁机大量增多,导致出现临床症状。我们在解决乳房炎问题的时候,需要有能力去选择将高体细胞数和高临床发病率这两种情况结合或者割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做出正确防控。因为传染性乳房炎和环境性乳房炎在牛场中的卡控点有很多不同。而上面两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背景信息。

 

1 大罐奶体细胞数高低和临床乳房炎发病率没有明显相关性

 

中国农业大学

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

邮编:100193

 

本文链接: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jbfz/2017-06-11/205578.chtml
转载请保留:本站文章未注明来源和作者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站所有,转载请保留链接,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1398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cattle_scienc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