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得大型规模化才能挽救中国奶牛养殖业吗?

2009-11-09 13:25 乔青山 黑龙江双城市五家镇奶业协会理事长 访问量:306 [ 字号: ]
 
奶牛养殖业是一个资源依赖性强、资源消耗强的产业,一次性投入大、饲养周期长。过分的依赖资源,是奶牛业时时处在波动状态的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必会使奶牛业和奶农产生对国家及各级政府的依赖性,同时对资源的高消耗又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者无法插手加工和销售环节,把获益希望寄托于原料奶提价并不现实,只能唱国际歌,自己救自己。类似目前这样原料奶大幅提价的现象并不常见,也不正常,最终原料奶价格还是会回归,同时饲养成本涨幅比原料奶价格涨幅即快而且大,对奶牛养殖者来说,只能在降低成本上下工夫。但是,怎样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降低成本方式?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奶牛业,不仅是规模化的,还是种养结合的。规模化是外表是形式,种养结合是实质是真经。遗憾的是,我们生搬硬套地学了人家的外表和形式,没有学到真经。所谓种养结合,就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在一个单元中紧密结合,奶牛场有配套的草场或土地资源,可以种植饲草料供应奶牛。奶牛粪便直接进入农田资源化地利用,既减少了购买化肥的投资,降低了种田成本,也简单高效地实现了环保治污。美国土地资源丰富,农民的数量少,可以廉价地大量提供土地给奶牛户,用来大面积地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草,为大规模养殖奶牛提供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料资源。实力雄厚的美国牛场也并不花费大量资金建设排污设施,而是利用农田消化粪污,变废为宝。种养结合模式对现金的需求量不大,这样既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饲养成本,提升了稳定持续经营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户陷入无利亏损的困境,表面上看是饲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饲养成本上升、牛奶收购价格长期低迷导致的,但其深层次原因就是种养分离模式造成的。我国奶牛养殖片面地追求大型规模化。在圈舍设备上贪大求洋,大兴土木;没有配套土地,只能向市场购买饲草料;牛也要向市场购买;劳动力也要花钱雇佣;还要花钱解决粪污问题。规模化牛场一举一动都要花钱,导致整个饲养成本提高。但自己手中没有那么多钱,就大量举债,带来了还本付息的压力,造成了市场低迷时资金链断裂的隐患。这种违背国情、盲目规模化的发展思路,会将中国奶牛业引入误区,推进水深火热之中。
 
片面追求过高的单产也是我国奶牛业发展的误区之一。新西兰、印度奶牛发展模式值得参考。新西兰的奶牛业全球领先,但单产不到4吨,他们利用大面积优质草场放牧饲养奶牛(放牧饲养比舍饲圈养成本低),不补精料,因此成本低,奶质优,在国际上竞争力最强。印度也是立足国情养奶牛,没有盲目地照搬发达国家的大型规模化,除少数种牛繁殖场外,很少有大型奶牛饲养场。70%以上的牛奶都是由仅有12头奶牛的个体农户生产的,这种模式带动了大量的农民就业,解决了农户增收问题。
 
单一饲养荷斯坦牛同样也是误区之一。其实乳肉兼用牛也是养牛户自己救自己的一个方向,既要奶,也要肉。市场上奶价贵则卖奶,肉价高时就卖肉,自身弹性灵活,才能应对市场的波动变化。
 
我国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面积少,土地集中流转又受到制约,想大规模养奶牛,却无法实现种养结合。只能采取小型规模化饲养方式,自家有多少土地(包括草地、林地、荒地)能提供多少饲草和饲料,就养多少牛。土地规模小,就相应降低饲养规模。实行种养结合,饲草饲料自家种植,劳动力来源于自家,牛粪由自家农田消化,牛犊来源于自家母牛,滚雪球式发展壮大。放弃大型规模化、实行小型规模化,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养殖目标和产品类别,养牛户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
 
本文链接:http://www.dairyfarmer.com.cn/kxyn_ncjy/2009-11-09/2856.chtml
转载请保留:本站文章未注明来源和作者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站所有,转载请保留链接,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1709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cattle_scienc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