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阿玲: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2015-07-01 06:00 访问量:665 | [ 字号:大 中 小 ] |
邹阿玲 克拉玛依绿成农业公司示范牧场
邹阿玲 1991年石河子大学毕业后,在克拉玛依饲料厂从事技术工作,1998年至2001年任饲料厂厂长,2002年在绿成公司从事奶牛饲养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在石河子大学上农业推广硕士,2005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绿成公司示范牛场高级畜牧师 、牛场副场长,为牛场标准化建设、TMR、DHI、B超、性控冻精的技术推广应用做出一定贡献。 |
牛奶中体细胞数含量反映了奶牛乳腺被细菌感染的程度,当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时,乳腺就会分泌大量白细胞将细菌包围起来并吞噬掉。此时,牛奶中体细胞数将急剧增加,当炎症消失,体细胞数会逐渐减少。正常情况下,牛群患隐性乳房炎的比例在10%以内,牛奶中体细胞数一般在每毫升20~50万之内。近年来,奶牛一场奶牛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及牛奶体细胞数居高不下。2013年隐性乳房炎发病率28%以上,牛奶体细胞数达到104万。针对这一情况,奶牛一场成立了奶牛管理小组,针对牛奶中体细胞数高的问题展开活动,通过管理活动开展,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从而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一、原因分析
QC小组对2013年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特别是低产奶牛的发病率高,直接影响了奶牛的乳房健康,对牛场2013年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进行统计,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达28%,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为104万/ml,牛奶品质下降,牛场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对2013年牧场奶牛不同泌乳阶段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汇总见下表。
表1.2013年奶牛不同泌乳阶段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调查
月份 |
头胎高产牛头数 |
高产牛头数 |
中产牛头数 |
低产牛头数 |
1 |
7 |
11 |
20 |
64 |
2 |
9 |
12 |
25 |
65 |
3 |
11 |
10 |
23 |
63 |
4 |
6 |
7 |
19 |
56 |
5 |
5 |
9 |
16 |
55 |
6 |
6 |
8 |
14 |
57 |
7 |
3 |
6 |
16 |
54 |
8 |
4 |
7 |
17 |
48 |
9 |
6 |
9 |
13 |
51 |
10 |
8 |
8 |
15 |
49 |
11 |
8 |
11 |
22 |
42 |
12 |
9 |
13 |
20 |
68 |
月平均 |
7 |
9 |
19 |
64 |
比率% |
7.07% |
9.09% |
19.19% |
64.65% |
表2.2013年低产牛奶牛不同胎次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统计
月份 |
一胎牛头数 |
二胎牛头数 |
三胎以上牛头数 |
1 |
4 |
14 |
46 |
2 |
7 |
10 |
48 |
3 |
6 |
15 |
42 |
4 |
2 |
11 |
43 |
5 |
3 |
9 |
43 |
6 |
1 |
9 |
47 |
7 |
3 |
8 |
43 |
8 |
2 |
10 |
36 |
9 |
5 |
12 |
34 |
10 |
3 |
11 |
35 |
11 |
5 |
11 |
26 |
12 |
4 |
15 |
49 |
月平均 |
4 |
11 |
43 |
比率% |
6.90% |
18.97% |
74.14% |
集奶样 牛奶SCC检测
隐性乳房炎TMC采样 隐性乳房炎TMC反应
对泌乳期处于低产的奶牛不同胎次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做以下表:
表3.低产牛不同胎次隐性乳房炎发病频率统计表
序号 |
项 目 |
频数N(井次) |
累积ΣN |
累积频率(%) |
1 |
三胎及以上 |
43 |
43 |
74.14 |
2 |
二胎 |
11 |
54 |
93.10 |
3 |
一胎 |
4 |
58 |
100 |
|
合计 |
58 |
|
|
图1.低产奶牛不同胎次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排列图
通过排列图可以看出,泌乳处于低产的三胎及以上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比率占到低产牛的74.14%,是导致牛场原料奶体细胞数高的主要原因。因此,QC小组只要解决泌乳期处于低产的三胎及以上奶牛患隐性乳房炎多的问题,就可降低牛场原料中的体细胞数,提高牛奶的品质。
二、制定降低牛场隐性乳房炎及体细胞数的目标
1.设定目标
牛群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比率由活动前的28.0%,降低到活动后的10%,原料奶中的体细胞数由活动前的104万/ml,体细胞数降低到活动后的50万/ml以内。
表4.活动前后隐性乳房炎的比例和体细胞数
年度 |
隐性乳房炎(%) |
体细胞数(万/ml) |
2013 |
28 |
104 |
2014目标值 |
10 |
50 |
2.目标设定依据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低产的三胎及以上奶牛乳房炎发病的比率占74.14%,降低低产的三胎及以上奶牛牛奶中体细胞数比率的理想值计算如下:
28%×(1-74.14%)=7.3%(理想值)。所以“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到10%”体细胞数为50万/ml是可以实现的。
3.活动目标柱状图
三、对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和体细胞数高的原因分析
1.隐性乳房炎牛没有隔离防治
通过全群头胎青年牛高、中、低产的320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四个群中共检出88头隐性乳房炎,分别在头胎青年牛6头、高产牛7头、中产牛19头、低产牛56头,造成乳房炎牛与正常牛挤奶时交叉感染,隐性乳房炎牛没有隔离防治是主要原因。
2.低产牛产犊间隔长
对低产牛群的产犊间隔进行统计,产犊间隔在464天(标准是430天),奶牛产后泌乳时间标准为305天,低产牛目前泌乳天数是330天。由于配不上种,奶牛不能及时干奶,泌乳时间长,泌乳牛乳房上皮松弛,对外界环境病菌的免疫力下降,这是造成乳房炎发病率高,体细胞数高的重要原因。低产牛产犊间隔长也是主要原因。
四、针对以上原因采取措施
为确保对策表中各项对策的落实,我们QC小组成员尽心尽责、严格把关,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作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各项对策的实施,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隐性乳房炎牛的防控治疗
(1)隐性乳房炎的防控措施
预防乳房炎的措施,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主要减少新的感染,排除已存在的感染,缩短感染时间。
每月对全群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及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将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体细胞数超过200万/ml的牛单独分群为一个乳房炎圈,每月进行动态调群和管理,防止挤奶过程中病菌的交叉感染。
对检测隔离牛群每月进行蓝还清投药,每月3次,10天一次,投药量130克/次,增强奶牛抵抗乳房炎的免疫力。每头奶牛日粮中补硒2毫克或维生素E0.74毫克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在泌乳期,按每公斤体重7.5毫克盐酸左旋咪唑为驱虫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帮助牛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促进乳腺复原。
引起奶牛应激的因素如妊娠、分娩、不良气候、惊吓、饲料发霉变质等,它们都可使奶牛产生应激反应。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致使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为此,牛场尽量避免这些不良因素的发生,使奶牛生活在最佳的环境之中。
加强专业人员参加乳房炎防控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责任心。在奎屯参加了国家奶牛体系金钥匙培训班,在牛场邀请国家奶牛体系的杨博士,针对牛场乳房炎防治进行培训。
在干乳前最后一次挤乳后,向每个乳区注入抗生素,有效地治疗泌乳期问的感染,而且预防干乳期间新的感染。目前牛场主要是向乳房的每个乳区内注入1支干奶期专用药膏(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1克、单硬脂酸铝3克、医用花生油80毫升混合油膏),大大减少乳房炎发病率。
及时淘汰乳房炎奶牛。对那些长期乳汁表现异常,产奶量低,反复发作,长时间医治无效的病牛要及时淘汰,新购入的牛只应经过检查无病方可混入牛群。
(2)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措施
诊断临床、隐性乳房炎:
奶牛是患临床乳房炎还是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已侵入奶牛乳房,如果乳房红肿,乳汁变少、稀薄或糊状,奶牛是临床乳房炎;如无临床症状,乳汁无感官异常,而炎症反应已在乳腺内部进行蔓延,用试剂可以检出来,用0.2%溴麝香酚蓝(溴麝香酚蓝0.2克加10%的酒精50毫升制成)作为指示剂在白纸上滴一滴,颜色呈黄色,然后滴上被检乳牛的乳汁,如果变绿,说明奶牛产奶量已经下降,初步诊断为隐性乳房炎。如颜色不变,则表示没有乳房炎。
针对乳房炎症状治疗措施如下:
抗菌药物的应用:用酒精消毒乳头管口,将连有乳胶管的乳导管经乳头管口插入乳头内,然后注入一定量的抗菌药液(40~80毫升),要轻轻捻搓乳头管片刻。然后用双手自乳头→乳池→乳腺组织顺序轻轻向上按摩,使药液充分接触患区乳腺组织。每天用药2次,连用3天,效果良好。
乳房基部封闭疗法。将0.25%~0.5%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40~80毫升(内加抗生素)用长针头注入到乳房基部底的结缔组织内,有很好的效果。
乳房炎的中药疗法,配制药方如下:内治方剂:当归、红花、蒲公英、瓜蒌、连翘、乳香、甲珠、双花各18克共为细末,一次冲服。连翘60克、青皮35克、蒲公英90克、紫花地丁80克,陈皮40克、生干草30克,白酒适量为引,水煎服。外用雄黄散:雄黄15克,龙骨25克、大黄30克、白芨30克、白蔹30克,共研细末,醋调,涂敷患部。
通过对集成牛场的乳房炎测定,体细胞数检测的程序的实施,隐性乳房炎牛分群饲养,投药治疗,实施有效的干奶措施和监控程序,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治疗乳房炎的技能,隔离圈奶牛隐性乳房炎治愈率达到60%以上,牛奶体细胞数平均下降50万以上。
2.降低低产牛产犊间隔过长的措施
影响产犊间隔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产后监护和繁殖技术的应用等等。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产后牛的管理 首先是做好合理的产后监护,产后3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产道有无损伤、出血,发现损伤出血及时处理。产后6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努责情况,若母牛努责强烈,要检查是否还有胎儿未产出,并注意是否有子宫脱出征兆。产后12小时内注意观察胎衣排出情况。产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有无产后瘫痪症状,如果发现有瘫痪症状要及时治疗。产后7天左右注意观察母牛恶露排出程度,发现恶露不净或腐败要及时予以治疗。 产后15天左右注意观察母牛子宫分泌物是否正常。产后30天左右通过直肠检查母牛子宫复旧情况,发现子宫复位不全要及时治疗。产后40~60天注意观察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是否正常。
(2)产后饲养管理 母牛产后因失水较多,所以应在胎儿产出后喂给温热、足量的麸皮、盐、钙稀粥20千克左右(麸皮1~2千克、食盐100~150克、碳酸钙50克),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有利于胎衣排出和体力恢复。注意食盐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增加乳房水肿程度,同时喂给母牛优质、软嫩的苜蓿干草1~2千克。产后2~3天开始喂料,逐渐加量至5~7天后按泌乳标准给量。
分娩后立即驱使母牛站起,以减少出血,也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复位,防止子宫脱出。牵引母牛缓行15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
(3)产后乳房护理 产犊的最初几天,母牛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及乳腺泡的活动控制与调节均未达到正常状态,乳房肿胀厉害,内压也很高,所以高产奶牛绝对不能把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否则会因乳房内压的显著下降,引起微血管渗漏现象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乳房水肿,引起高产奶牛的产后瘫痪,重者甚至可造成死亡。
指定的挤奶原则如下:产后第一天只挤2千克左右,够牛犊哺乳即可,第二天挤泌乳量的1/3,第三天挤泌乳量的1/2,第四天后可挤净。对于低产母牛和产后乳房没有水肿的母牛,产犊后的第一天就可将奶挤净。
对产后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每次挤奶后应充分按摩乳房,并热敷乳房5~10分钟(用温热硫酸镁、硫酸钠混合溶液最好),以促进乳房水肿消失。母牛产后可同时喂饮温热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500克,加水10升,煎成水剂加红糖500克),每日1~2次,连服2~3日,促进恶露排净和产后子宫复原。
(4)同期发情技术的运用
为保证产后牛在产后120天内能购怀孕,牛场制定不同的同期发情处理程序,通过此程序的运用,奶牛产后120天内的配妊率大幅度提高,大大缩短了产犊间隔,具体程序如下:
Ovsynch程序:
准备定时输精的母牛先用生源(GnRH)100微克进行处理,7天后注射0.4~0.6毫克诱情素(PG-CL),48小时后再注射一次生源,母牛不需要观察发情,只要在第2次注射生源后18~20小时输精即可。该程序主要用于奶牛卵巢疾病的治疗。
生源(GnRH):优势卵泡排卵;形成黄体;启动新的卵泡波。PG:使黄体退化。生源:促排卵。
(5)日粮—营养合理搭配及配料监控
为保证奶牛能在420天内产犊,奶牛日粮不光要具备各种必需营养成分,而且要进行平衡搭配,要保证适口性、纤维含量、适当的能量供给及蛋白。泌乳牛日粮必须提供足够能量,以防止奶牛膘情骤降。所以我们将日粮搭配进行细致检测,制定配方,购进TMR计量、称重、打印系统进行准确的计量监控,对缩短产犊间隔产生了积极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与国外饲料公司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服务,提高牛场生产管理水平。
表5.调整产前牛、产后牛的饲养配方
名称 |
产前调整前饲料配方(公斤) |
产前调整后料配方(公斤) |
产后调整前配方(公斤) |
产后调整后饲料 配方(公斤) |
青贮 |
10 |
10 |
18 |
15 |
围产前料 |
自配饲料 4公斤 |
购进普瑞纳料6.5公斤 |
|
|
围产后料 |
|
|
自配高产料5公斤 |
购进普瑞纳料4公斤 |
麦草 |
2.8 |
3.0 |
|
|
苜蓿 |
|
|
4.5 |
6 |
棉籽壳 |
|
2.0 |
|
|
干物质 |
9 |
13.0 |
13.46 |
13.3 |
合计 |
16.8 |
21.5 |
27.5 |
25 |
使用奶牛称量系统,对奶牛的体重进行监控,及时调整饲喂量。
表6. 2014年8月16日奶牛体重称重
序号 |
牛号 |
牛舍 |
出生日期 |
年龄 |
体重(kg) |
体高(cm) |
1 |
120065 |
高产奶牛 |
2011-03-25 |
2.8 |
538 |
145 |
2 |
110166 |
中产奶牛 |
2011-08-27 |
3.4 |
694 |
147 |
3 |
090067 |
低奶牛 |
2009-05-31 |
2.7 |
678 |
146 |
4 |
080049 |
干奶 |
2008-03-05 |
2.9 |
728 |
147 |
为保证奶牛每天采食的稳定性,使用TMR计量、称重、打印系统,监控奶牛每天采食量。
表7. 各圈牛TMR日粮发放表 公斤/天
名称 |
高产牛 |
头胎牛 |
中产牛 |
低产牛 |
干奶牛 |
空胎牛 |
青贮 |
25 |
25 |
25 |
27 |
15 |
25 |
精料 |
10 |
10 |
8 |
5 |
3 |
2.5 |
麦草 |
|
|
|
|
3 |
5 |
苜蓿 |
6 |
6 |
6 |
7 |
|
|
全棉籽 |
2 |
1.5 |
1.5 |
1 |
|
|
棉籽壳 |
|
|
|
|
2 |
|
合计 |
|
|
|
|
|
|

通过10个月对产后牛的护理、保健,学习运用同期发情技术。与国外公司合作,监控奶牛营养需要等技术措施的实施,牛群产犊间隔缩短到420天,泌乳后期牛的产犊间隔缩短,奶牛进入正产干奶期,低产牛患隐性乳房炎的比例由64.4%降低到40%以下。
五、效果检查
表8. 效果检查结果对比图表
年度 |
隐性乳房炎(%) |
体细胞数(万/ml) |
活动前 |
28 |
104 |
目标值 |
10 |
50 |
活动后 |
9.7 |
46 |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奶牛群低产奶牛进行一系列管理的防控措施,奶牛临床乳房炎的发病头数从10%下降到了1%,发病率下降了9%。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由28%下降到了9.7%,下降了18.3%,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由104万/ml下降到了46万/ml,下降了58万/ml,达到了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任务。
图2.效果检查柱状图
六、巩固措施
为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我们采取的巩固措施:1.实时监控奶牛的饲养管理,将体细胞数防控的关键点和技术纳入到牛场人员日常培训和工作考核中去,使乳房炎防控的各环节程序化、日常化。2.编写了《牛场体细胞测定操作规程》和《隐性乳房炎测定操作规程》加强岗位培训,不断降低奶牛一场牛奶中的体细胞数。3.奶牛干奶期、产奶期的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奶牛乳房健康。因此,加强干奶期、产奶期阶段的奶牛健康,为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及体细胞数奠定基础。 (基金来源:“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Supported by China Agriculture Research System),CARS-37。)
查看评论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