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笔记系列64——饲养方式对犊牛行为有影响吗?
2019-05-11 12:15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501 | [ 字号:大 中 小 ] |
Jim Quigley 译者 贾红颖
引言
犊牛岛饲养犊牛,很多年来已经成为美国的行业标准。在十九世纪50年代晚期到60年代很多使用犊牛岛饲养犊牛的研究表明,与群体饲养相比,隔离饲养降低了犊牛的发病率。最近的研究表明,甚至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的极端天气,犊牛岛中饲养的犊牛生长良好。
有一个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犊牛岛饲养可能会对犊牛后续生长的潜力产生影响。尤其是断奶后当动物与人相互作用时变得非常重要。
这篇犊牛笔记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Clive Arave博士进行的研究,已于1985年出版,现综述如下。
Arave和同事的研究,67头犊牛在出生时就分组,分别按照以下方式饲养:
(1)6头犊牛在一个犊牛舍(3*3米/头犊牛);
(2)单独的犊牛岛(1.2*2.4米);
(3)在单个犊牛栏(1.2*2.4米)中隔离,与其他犊牛完全没有视觉上的联系;
(4)像(3)一样隔离,但是每天由喂奶工抚摸(每天10分钟)。
犊牛饲喂相同的饲料和牛奶,在10周龄断奶。断奶时,犊牛连续3天暴露于开放的环境中,然后测定血浆中的皮质醇激素水平(暗示应激水平)。断奶后犊牛放入到正常的牛群,直到产犊,进入泌乳阶段。
在四种不同系统中饲喂的犊牛,在断奶日增重上没有差别(见图)。

尽管群体饲养的犊牛和犊牛岛饲养的犊牛在生长表现上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当犊牛岛中的犊牛转到群体饲养,并暴露于开放环境后,从行为上可以看出来这些犊牛面临着更大的应激。另一方面,犊牛岛中的犊牛相比于群体饲养的犊牛在牛群中处于弱势(见图)。群体饲养的犊牛通常在环境中表现出比较强的竞争(在10~12月龄测的结果)。
本研究中,隔离饲养的犊牛产后校正脂肪含量后的奶产量更高(见图)。在这些牛中牛奶产量更高的原因尚不明确——这些犊牛在断奶前与其他犊牛没有接触,仅仅与喂奶工有联系。可能这些犊牛更加温顺,更容易适应挤奶流程。其他研究表明,隔离饲养的犊牛通常会减少攻击行为,有可能隔离的犊牛对哺乳者(喂奶工)更加“舒适”或“印记”。
结论
这些数据表明,犊牛的饲养方式对犊牛的健康和生产潜力、后期的产量都有比较实质的影响。当然,在美国,基于犊牛岛饲养的犊牛可以明显提高犊牛健康,所以很容易接受使用犊牛岛。然而,这种饲养方式的长期影响也非常重要。似乎和喂奶工的相互作用会有利于在以后的挤奶系统中收益。
参考文献:略。
查看评论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