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经验:种植高产饲料作物 增加牛奶产量
2016-07-06 15:39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1575 | [ 字号:大 中 小 ] |
Q胡定寰教授:“昨天您跟我说过,目前,饲料被奶牛摄入以后的利用效率还不高,将来有不少提升空间,您是这样说的吗?”
A Ronald Zom博士:“对,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奶牛品种优选,培育出饲料利用率更高的奶牛。同时,提升饲料品质也很有帮助。优质饲料不仅仅指饲料品种,做好贮藏也能提高饲料品质。再有就是饲料配方的优化。有些牧场给所有的奶牛都喂同样的饲料,而有些牧场对不同阶段的奶牛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这样一来,即使是同质饲料,后者的转换率会更高。”
Q胡定寰教授:“好的,我换一种问法。在不改变饲料总量的前提下,怎样能增加牛奶产量?”
A Ronald Zom博士:“有的时候,给奶牛喂的饲料并没有被完全吸收。奶牛对一部分饲料成分的消化吸收率很低。我们需要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细菌、酶和化学处理方式来使它们变得容易被奶牛吸收消化,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另一种方法是扩大饲料利用资源,比如有效地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冬天的填闲作物等。”
Q胡定寰教授:“我记得昨天您还提到怎样通过改善喂饲方法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A Ronald Zom博士:“是的,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提高饲料利用率,特别是优化饲喂管理。虽然牧场为奶牛提供了统一的饲料配方节省时间,但从饲料利用率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合理。牧场需要针对不同奶牛喂饲不同配方的饲料,高质量饲料喂给高转化率的奶牛,低质量饲料喂给低转化率的奶牛(low users)。根据我们的经验,根据奶牛群体差异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对于提升饲料利用率很有用处。所以,根据奶牛所处的不同阶段,怀孕、泌乳等来调整饲料配方,可以提升牧场的经济效率,至少是用同样数量的饲料生产出更多的牛奶。”
Q胡定寰教授:“您能预测一下,到了2050年,用与现在同量的饲料喂奶牛,可以增长多少百分比的牛奶产量?”
A Ronald Zom博士:“噢,那很难说。在荷兰,过去三十年间,浓缩饲料的投入大致不变,大约每年每头牛用2000公斤,可是奶牛单产从1980年的6000公斤增加到了2015年的9000公斤,提高了50%左右。”
“奶牛之所以能够较快地提高生产力,与两个驱动因素有关。一个是土地使用成本很高,再有就是采用了牛奶配额制度。采用牛奶配额制度后,奶牛单产每年平均增长100公斤。为什么?因为牧场淘汰了转化率低的奶牛,保留了饲料转换效率高的奶牛。还有一点,土地施肥量受限,这方面立法非常严格;荷兰和欧盟都非常重视水质,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硝酸盐含量都被限制在每升水50毫克以下。在这种严格的限制下,牧场仍然设法提高饲料生产效率。在立法的驱动下,荷兰饲料生产变得越来越高效,而对环境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小。”
Q胡定寰教授:“荷兰政府会给牧场主提供支持来提高效率吗?”
A Ronald Zom博士:“没有经济支持,但是为牧场主提供了培训,使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并不断提高。”
Q胡定寰教授:“您也做培训?采用什么方式呢?”
A Ronald Zom博士:“我们提供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有时直接给牧场主上课,有时我们培训培训师,再由培训师去培训牧场主。除此以外,我们还给饲料行业提供建议和知识,他们又把这些知识传递给牧场主。他们和牧场主的接触时间比我们更多。在荷兰,我们有‘金三角模式’,政府、行业和研究机构一起合作,将有用的知识散播开来。”
Q胡定寰教授:“您刚才介绍了有关怎样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经验。”我说,“非常实用,也值得学习。此外,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A Ronald Zom博士:“我想一下。想起来了。前几天我曾经接待过一批中国来访者,和他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Q胡定寰教授:“讨论了什么?”
A Ronald Zom博士:“他们觉得荷兰奶牛单产水平并不稀罕。荷兰奶牛单产是9000公斤,在中国的奶牛产量能达到8000公斤,有的牧场也可以达到9000公斤。”
Q胡定寰教授:“这说明近几年中国奶牛生产能力有了很快的提升。”我说,“他们告诉您的是规模化奶牛场的情况。普通农户家庭养殖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
A Ronald Zom博士:“这没有太大的区别。中国目前可能重视奶牛的单产能力,在荷兰不一样,我们更加看重‘效率’。第一是看重经济效率,第二是看重饲料利用率。”
Q胡定寰教授:“这对中国奶牛场来说很有参考价值。”我说,“荷兰人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A Ronald Zom博士:“荷兰人认为,一个牧场成功与否的关键,不是只看一头奶牛,或者是一群奶牛生产多少牛奶,而更应该看单位土地能生产出多少公斤牛奶,比如,牧场有50公顷的土地,这家牧场一年可以生产多少公斤的牛奶?土地生产饲料,饲料喂奶牛,奶牛生产牛奶,就是这种关系。对于荷兰牧场来说,奶牛单产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牛奶。因为,荷兰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价格很高。”
Q胡定寰教授:“您刚才说的观点,对中国来说也有用。目前中国有13.6亿人口,耕地总面积1.35亿公顷,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不足0.1公顷。因此提高土地利用率是重中之重。您认为种植什么饲料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比’?”
A Ronald Zom博士:“必须种植产量和奶牛利用率最高的饲料作物,正是由于土地有限,更需要种植高产饲料作物。”
Q胡定寰教授:“如果在玉米、大豆、苜蓿、牧草和其他饲料作物中进行选择,哪一种更高效?”
A Ronald Zom博士:“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虽然玉米、大豆、牧草或者苜蓿都可以种植,有可能它们都不是利用率最高的饲料。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水资源和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关键是怎样使单位土地生产更多干物质饲料。你也可以种大豆。奶牛能很好地利用非蛋白氮。有种做法是确定一个目标,比如,每公顷的土地生产10,000或15,000公斤的牛奶。”
Q胡定寰教授:“目标设定以后怎样做?”
A Ronald Zom博士:“这是个系统工程,首先可以从作物育种(plant breeding)开始。因为改良植物遗传基因的速度比改变奶牛的快得多,更容易取得成效。种植高产优质饲料作物远比提高奶牛自身饲料转化率更容易实现。”
“我来举个例子吧。”Ronald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荷兰没有使用玉米青贮饲料,因为气候太寒冷,不适合种植玉米。可是,农作物育种专家经过14年的努力,培育出适应低温环境生长的玉米品种,现在荷兰北部地区都在种植玉米了,并且我们生产的玉米青贮饲料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逐年增加。1990年,荷兰每公顷土地生产的玉米青贮干物质是11,000公斤,2014年已经增加到16,000公斤,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增长了50%。作物育种专家的努力,使得荷兰每公顷土地可以生产更多的牛奶,最大化地把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质。”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中国土地资源有限,就不要把奶牛的单产作为发展目标,而是以每公顷土地牛奶产出量为目标。”
查看评论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