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故事


位于济南历城区的荣英奶牛场,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降雨量650到700毫米,所有的这些自然条件都为荣英奶牛场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3年前,手工挤奶,15年前,一台小推车挤奶,7年前一个6位的挤奶厅……一步步的进步见证一步步的努力;由先期的个体散养,到中期的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再到今天的规模化牧场,一步步的成绩见证一步步的辛酸。让我们走进荣英奶牛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牛场人物

李元荣 牛粪堆里爬出来的养牛人

职位 董事长  属相 虎  牛龄 23年  爱好 养牛

在牛场最喜欢做的事情 喜欢在牛舍转悠,看牛是否生病、发情

养牛感悟  03年的佳宝乳品厂还在济南洪家楼,一天要送两次奶。有段时间有住户喝奶的,每天还要送到住户家里。一个人根本送不过来,就让我妻子去送,她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现在的奶罐车直接开进牛场,再也不用自己开车去送了。

  以前有人说我是“牛粪堆里爬出来的养牛人”,说起这句话,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当时市里领导来突击检查,选的就是我们奶牛场,领导到了可是找不到场长,一路找过去,结果看到我从奶牛肚子下边伸出头来,总算找到场长了,从此这句话就流传开了。

李传水 增强机械化程度 养牛就不会那么累了

职位 场长(牧场主之子)    属相 兔   牛龄 3年   毕业院校 潍坊畜牧兽医学校

在牛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下一步目标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牧场

养牛感悟  小时候父母为了养牛都搬到奶牛场住,一年365天,天天不离奶牛场。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看着村里小朋友都在父母身边,而自己的父母一天到晚围着奶牛转,总觉得他们对自己的关心不够,看牛比看儿子还亲。因为养牛这事,我们父子俩心里有了隔阂。高中毕业,虽然不情愿,我还是到潍坊牧校读畜牧兽医专业。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我对父母养牛这个工作的看法有了新的改观,觉得养奶牛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喜欢上了这种动物。

  09年,从牧校毕业,我来到佳宝实习,从兽医做起,从饲料员到配种员,从上料库到产房,实习三个月将课本理论慢慢转化为实际经验。正当我打算回到自家牛场大展拳脚的时候,父亲却说不养牛了,原因是太辛苦了。但我就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已经一头扎进奶牛圈里了。但是与父亲想法不同,养牛一定要提高生产力,增强机械化程度,把人工解放出来,这样才能变得简单轻松。但是与父母沟通很艰难。机械化听起来容易实现,对于一个总存栏360头的奶牛场来说投资太大。父母一辈子的辛苦钱,不想再轻易投进去养奶牛。

  恰逢这时,国家级现代奶业项目设立,荣英奶牛场被纳入国家级现代奶业项目,省市区三级财政补贴了300多万元。资金没有问题了,父亲也不反对了,我们开始重新规划选址。目前投资1000多万元的标准化奶牛场扩建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按照我的预想,预计全群将会控制在500头左右,届时牛舍、挤奶厅、运动场还会装上摄像头,进行可视化管理。到时候,养奶牛就不像现在这么累了。

从养殖小区转变来的规模牧场

  荣英奶牛场1988年开始建立,在23年的时间里由1头发展到现在的360头,而场长李元荣由一个连挤奶都不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奶牛养殖专家。23年的时间,与其说是荣英奶牛场的发展史,不如说是李元荣带领全家发家致富的奋斗史。


  荣英奶牛场一开始其实不能称之为“场”

  1988年11月,场长李元荣还是个木匠,农闲时,家里父亲和兄弟三个一起做点家具,每天有四块钱的收益。那时候他姑姑家是养奶牛的,当时的奶价是两毛八一斤,每天每头牛大约产15到20公斤牛奶,每头牛奶款10块钱左右。这个数差不多是李元荣三天的工资,对于当时刚分家开始单过的李元荣来说是相当有诱惑力的。于是,就在姑父陪同下去章丘的罗家庄买了一头刚生完小牛的母牛,正式成为了一名养牛人。

  虽然奶牛买回来了,但是挤奶成了问题。以前看着别人挤奶觉得很简单,但自己怎么就挤不出牛奶呢?在姑父手把手的教导下,李元荣每时每刻琢磨挤奶的手法和姿势,连骑自行车的时间都不放过,终于三四天的时间学会了挤奶。当挤奶挤出了甜头,李元荣当机立断用第一头奶牛的奶款在第二个月买了第二头奶牛。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李元荣从此开始了23年的漫漫养牛路。


  三聚氰胺促使个体散养转为小区养殖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全国奶价下跌,很的地方出现了倒奶的情况。荣英奶牛场也在从那段痛苦的经历中发展过来,据李元荣回忆“当时很多牛场维持不下去,纷纷倒闭,主要原因是牛奶质量不合格,”而荣英奶牛场因为单产很高,即使在奶价下跌至冰点的时候也没有因为赔钱而坚持不下去,如何能够让散养户更能应对市场的变化,以及如何能够更好的保证原料奶质量,随着当时全国奶牛养殖小区的发展,李元荣也在自己牛场基地的基础上扩大面积增建了小区,亲自担任奶牛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目前小区存栏达到一千多头。除养好自家奶牛外,他还负责为其他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与加工企业联络等。


  虽是农民出身却时刻坚持学习

  要说李元荣如何由一个连挤奶都不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奶牛养殖专家,就不得不提到李元荣独特的学习方法。十年前李元荣就开始去佳宝听课,当时的佳宝是农牧商集团,下属也有乳品厂。为了收到合格的牛奶,乳品厂经常组织专家给附近交奶的农户上课。其中加拿大艾格威公司的木兰博士和罗伯茨·华森总裁以及以色列的奶牛专家都给他们上过课。“每次听课获得了新知识,回来就开始按照专家说的去做,逐步摸索改善奶牛场的缺陷不足,慢慢就掌握了奶牛生产的一些规律”,李元荣骄傲的说。

  长期以来,李元荣都非常注重奶牛饲养技术的提高,除了通过听专家讲课、参加业界培训慢慢积累和学习养牛知识,同时还会去那些产奶量高、奶牛养得好的企业参观学习,回来再琢磨如何把别人家的长处用到自己的奶牛场里。


  频用高产秘诀单产超过10吨

  一般的养殖户每头牛平均一天产奶15-20千克,而荣英奶牛场的奶牛平均一天产奶20-25千克,最高达到60千克。2010年在郑州召开的全国畜禽博览会上,荣英奶牛场的奶牛还一举夺得了冠军。这又有什么秘诀呢?原来围绕奶牛高产这个中心,荣英奶牛场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第一,在选种方面保持优势。十年前,荣英奶牛场开始使用进口冻精,当时加拿大艾格威与中国建立中加奶牛合作项目,资助山东省规模化牧场试用冻精,奶牛场以每支40元的价格购买了200支,奶产量逐步上升,坚定了其在选种选育方面的不变方针,一定要选用国外进口冻精。

  第二,在饲喂方面精细喂养,饲养观念超前。对于其他牛场验证过的新技术勇于尝试,十几年前李元荣听专家们介绍过全株青贮玉米的好处后开始制作青贮玉米,而苜蓿草也是在看到高产牧场使用后开始从美国进口。他认为养牛一定要舍得投入,只有吃的好,才能产奶高。

  第三,用DHI管理牛群。十几年前济南农科院与荣英奶牛场的合作项目DHI测定帮助牛场从根本上建立了DHI测定奶牛群个体资料记录体系,建立了DHI测定奶牛群个体资料记录体系(系谱、繁殖性能、产奶性能)等资料,为实现奶牛高产奠定基础。

  由于荣英奶牛场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方式比较精细,奶牛年单产能达到10吨以上,并与山东省济南市农科院合作,取得了奶牛改良项目的合作权,由农科院提供冻精参与荣英奶牛场选种选配工作,以其试验田的方式达到寻找如何对奶牛进行良种改良的目的,同时进行DHI测定,被中国奶业协会评为“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奶牛场”以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种子母牛养殖场”。


  由小区业主到牧场主的转变

  经过20多年的养牛生涯,李元荣觉得养奶牛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保证原料奶质量,不会再次重现三聚氰胺的噩梦。荣英奶牛场2010年10月25号开始破土动工,投资1000多万元的标准化奶牛场扩建工程现在已接近尾声,因为这次扩建已纳入历城区国家级现代奶业项目,省市区三级财政补贴了300多万元。新场占地总面积91亩,可以饲养1000头奶牛,牛舍(包括成母牛舍、犊牛舍、后备牛舍)全是钢结构,数字化管理,并配有运动场、挤奶厅、青贮窖、饲料库等生产辅助设施。计划将于2012年3月完工,届时养殖规模将由目前的360头达到500多头。

牛场风光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911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Template_nc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