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奶业的兴起与发展

2018-10-24 14:54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521 [ 字号: ]
奶牛的传入
在黑龙江省域内,饲养纯种奶牛是从19世纪末叶开始的,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俄国人开始将境外的奶牛带入中国饲养,由此拉开了黑龙江省近代奶业发展的序幕。
晚清时期,奶牛大部分由侨民传入国内,并且都是封闭饲养,不与中国本土牛群发生种群杂交。因此,西方奶牛种质资源的传入并未给中国奶牛品种改良带来好处。后来,由于侨民人数日增,市售牛奶供不应求,一些由西方侨民经营的牧场便与当地农民合作饲养,以扩大规模。于是,传入的良种公牛便有机会与当地的黄牛交配,由此产生了品种繁杂的杂交奶牛后代,成为新中国奶牛育种的遗传物质基础
 
最初的安达火车站
 
俄国人以食牛奶为生。1897年,中俄开始合办大清东省铁路。随着铁路的落成,不断有奶牛从俄罗斯引进中国,集中饲养在铁路沿线居民点。荷斯坦纯种奶牛及其他十几个奶牛品种也是在黑龙江安达站正式通车之后被引入安达地区。
 
奶牛的繁殖与饲养
1920年以后,俄国人在牛奶自食有余的情况下,便出现了生产奶油、干酪和鲜奶的家庭奶制品作坊,有简易加工设备和工具。由于传入的奶牛主要是沙俄帝国在其远东地区饲养的品种,这些品种与当地的黄牛杂交,必然需要相应的畜牧专家和兽医专家参与管理,当时沙俄帝国从其本国聘用了一批专家随奶牛一道进入中国,参与了日常的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俄国人养奶牛以自食为主,他们只管经营和技术指导,具体劳动如放牧、打草、喂饮和除粪等主要雇佣部分当地华人饲养,奶牛生产得以在国内传播。
1937年,哈尔滨及周边奶牛饲养户达到1980户,奶牛头数6849头,户均3.5头。当地人掌握了饲养方法和奶制品生产技术,出现了零星散养户。全县奶牛开始向铁路沿线附近农村扩散,饲养方式为大群饲养,所场牛奶除自用外,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出售。
1942~1944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侵占以及牛瘟的传染,境内奶牛大量死亡,全县奶牛数量大减。
1946年,黑龙江省作为最早的解放区,首先担当起发展奶牛事业的重任。这里具有较好的奶业基础,适合建立大型奶牛饲养场和乳品加工基地。中共东北局经济委员会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等党政机关,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促进奶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在奶牛集中产区内建立乳制品厂,解决牛奶及乳制品的销路问题;根据市场物价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奶价,保证了饲养户的正常收入;引进大量良种公牛,改良和提高奶牛性能;加强兽医防治工作,减少奶牛的疫病,防止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等。这些正确而有力的措施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
 
此外,作为全国最先解放的地区,黑龙江省率先建立了大型国营畜牧场。东北行政委员会受农林部的委派,前往安达县建立萨尔图种畜场。该场后来成为黑龙江省垦区的第一个国营畜牧场。同年,黑龙江省农牧厅在萨尔图建起东风牧场,这是国营饲养奶牛的开始。当年11月1日,黑龙江省农林处、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局先后接管伪满期间的几处农牧场,并在农牧场饲养马、奶牛等牲畜,建立国营种畜场,各级农牧场共有奶牛96头。同时,开始进行黑白花奶牛改良工作。
1948年2月,安达县政府把县直机关、区政府机关编余的马匹和没收敌伪的奶牛、绵羊等集中于三区(萨尔图)政府接收的原日本特设农场,成立安达县农牧场,派畜牧技术员,投资饲养。建场时有奶牛82头,其中成母牛56头,种公牛2头,余下的为育成牛和犊牛。这些牧场、农场和奶牛合作社都以发展奶牛为主,同时分别生产干酪、奶油和干酪素,也生产少量的平锅奶粉和炼乳。
 
1949年,安达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畜牧生产制定“大量繁殖,重点改良”的发展方针,全县共拥有奶牛1533头。解放后,政府大力扶持农民、市民搞副业生产,鼓励居民饲养奶牛,促进奶牛饲养业发展。安达镇内成立了建民、永生、道西三个奶牛合作社。道西奶牛社就是在俄国人伊凡诺夫养牛的基础上组建的,这也是燎原牧场的前身,其旧址在铁西一道街路北。后来曾是燎原乡政府所在地,现已转让给个人。这里可以看作是安达养牛的源头所在地。
当时社会稳定,料草便宜充足,鲜奶由牛奶生产合作社和乳粉厂收购,销路好,全县奶牛发展很快。奶牛从苏联侨民手中逐渐转移到当地居民手中,仍为私人占有,个体饲养。
因养奶牛获利较大,与农业相比闪失小,被群众称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居民中出现养奶牛“热”,全县奶牛业迅速得以恢复。
 
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黑龙江省地区以鲜奶制作乳品历史较久,牛乳造酒、制饼、制酪当为黑龙江地方生产乳制品的萌芽。1920年以后,由于鲜奶产量大增而俄国人自食有余,居住在喇嘛甸的俄侨开始从俄国带入一些简单的乳品加工工具,如手摇式牛奶分离机、干酪成型器具等用来生产奶油、干酪、干酪素等乳制品。1930年,中东铁路经营的安达制酪工厂共加工牛奶2365.2吨,香坊制酪工厂加工牛奶2580.6吨。其加工工艺基本与本地蒙古族家庭制作工艺相似,只是加工器具有较大改进,生产的产品销往哈尔滨,以及中东铁路终点的大连和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其中秋林公司、马迭尔宾馆、梅林西餐厅、俄领事馆、俄侨民协会都是这些乳制品的大用户,中国糕点老鼎丰也是用户之一。
 
老鼎丰前,顾客川流不息
 
1940年前后,冷饮业初具维形。最开始采用自然冷冻法,即冬季用地窖储冰,夏季取用。在大约1945年的时候,安达街内出现又新冰棍厂,街面上有少量的冰糕和冰棍出售。
1945年到解放前期,受到全国大环境影响,原俄侨的牧场和乳制品作坊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48年以前,俄侨的杜尔伯特乳业由旗政府建设科和工商科受理,建设科受理具体业务,工商科受理商务和税费。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989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cattle_culture_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