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央视《焦点访谈》奶牛散养遇寒冬

CCTV官网 点击:870 日期:2015-01-30 17:15     [ 字号: ]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最近,一些地方相继出现奶农“倒奶、杀牛、卖牛”等现象。对于原因,大家也有很多分析,比如国内养殖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外原料奶价格低等等。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我国奶牛养殖很多都是以散户为主,抗风险能力差、养殖技术不过关、牛奶质量不稳定,一有风吹草动,就手足无措,难以应对危机。

  青海是我国西部重要乳品生产地区之一,目前在大通、湟中等奶牛养殖主产区,牛奶价格持续偏低,奶农们忧心忡忡。

  韩玉良今年60多岁,在村里已经养了30多年的奶牛了。韩玉良家目前有4头牛,其中只有1头牛正在产奶,1头已经怀孕了,还有两头是小牛。按照过去经营模式,1头奶牛产奶,其收入基本可以保证4头牛的饲料开支,小牛长大后卖掉,一年的收入也有1万多块钱。可是奶价下降之后,每天都在亏本。

  亏钱在养着奶牛的并不只治泉村的村民,隔壁的沙布村,全村最多时有800多头奶牛,目前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村民们都在苦苦期待奶价能上涨。

  在沙布村周边收奶的奶站老板杨占财,收奶已经收了20多年。目前奶价下降,他每天的收奶量从过去的七、八吨变成了1吨左右,每天要亏损400块钱。

  说到这一切,杨占财很无奈,如今他每次拉过去的奶,很多时候都难以通过奶企的质量检测标准:“真的没办法就倒掉。整个倒掉了70多吨。”

  那么,乳企为何不接受杨占财送来的奶了呢?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白建兵表示:“拉来的牛奶,质量还是不过关,有像蛋白不足的,脂肪不够的,还有掺假,不新鲜了。”

  据了解,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根据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等文件,一方面,青海提高了牛奶的收购标准,另外一方面,加大了对省内奶站的管理,先后取缔了不合格的奶站56家。

  目前,青海的奶牛散养占养殖的比重高达约60%,像大通,湟中等地,存栏奶牛99%是由奶农分散养殖。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奶企收奶标准的调整,以及激烈的国内国际化竞争,让当地传统粗放的散养奶农们难以适应。

  除了人工挤奶,二次污染难以避免之外,个别养殖户为了眼前利益,存在掺假现象,甚至存在牛奶中检出抗生素等违禁物品的情况。另外,目前散养户所养殖的奶牛大多不是纯种奶牛,而是性能较低的改良牛,加上奶农饲料搭配随意性强,乳脂、蛋白质含量常常难以达到“生乳”的收购标准。

  在青海,为了保证奶源供应以及用奶安全,像天露这样的大型乳企加快了建立自有牧场的速度。目前,天露已经建立了两个牧场,进行规模化养殖,实现了鲜奶从奶头到奶罐的真空操作,然而这部分产能并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目前青海省现有6家乳品企业,鲜奶日处理能力达到751吨,但目前加工量仅有286吨,奶源供应严重不足。

  散养奶虽然价格低廉,但是企业根本不敢买。如何才能走出这个有奶卖不掉要奶又买不着的怪圈呢?分散化养殖带来的问题,已经让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对传统的奶牛散养模式实施升级改造。从今年开始,青海将采取政府补助、社会资本投入方式,推进托牛所、奶牛规模养殖小区、股份制奶牛规模养殖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推动分散养殖奶牛出户入园,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我国既是牛奶生产大国,又是牛奶消费大国,而要真正满足对牛奶的需求,还得要靠我们自己。怎么才能保证奶源稳定、质量可靠,怎么才能保证牛奶市场不再忽上忽下,健康稳定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养殖业的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抱团取暖,才能未雨绸缪、抵御严寒。



Powered by OSPod-CMS 企业建站产品 3.2.6
CMS excute cost is 620 msec ,template set is 荷斯坦, template is video_detail2